中山市走出去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会员登录入口

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 中国一带一路网>国内新闻    2024-08-17

发布时间:2024-08-17 来源:新华丝路网 作者:韩晓宁,余蕊 文字放大 文字缩小 <!----> <!---->

新华丝路北京8月16日电(韩晓宁、余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能源、税收、金融、减灾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如今,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要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基础设施“硬联通”、各国人民“心相通”,扎实落实八项行动,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未来,随着机制的不断完善,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将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以规则标准“软联通”为着力点,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推动制度型开放的着力点在于规则标准“软联通”。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亚欧大陆延伸至非洲、拉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举办3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立了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10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1个自贸协定,与6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以及国际和区域组织签署107份标准化合作文件,与11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赵磊发表署名文章指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特征之一就是制度型开放。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艾认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就是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决定》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这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着力点之一,十分必要又切实可行。兰州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教授王进在署名文章中表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加强与各国和国际组织之间的规则标准对接,关键在于提高“软联通”的质量,及时将共建“一带一路”过程中形成的新经验落实到规则层面,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长期有效的保障,与共建国家构建起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契合共建“一带一路”发展要求的规则体系。

完善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已有平台作用,推动建立适合共建国家需求特点的技术、标准和规则,加强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新型多边治理机制建设,深化拓展务实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互联互通理念、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意识,将推动地区合作进入新的层次和新的高度,并将强化多边合作机制,更好地发挥机制平台的作用。

以“硬联通”提质升级为方向,健全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机制

《决定》提出“完善陆海天网一体化布局,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共建“一带一路”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为基本架构,形成“陆海天网”四位一体的互联互通格局。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100多个城市,累计开行超9万列;中国已与104个共建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57个共建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一个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托举起当地民众繁荣发展的梦想,也为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让世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让东盟国家拥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雅万高铁、中老铁路、金港高速等项目,让共建国家与中国携手共赴繁荣。

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大学“中国-维拉克鲁斯研究中心”主任阿尼瓦尔·索特莱认为,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开展“一带一路”项目合作,许多最初看似难以实现的项目已成为现实,基础设施投资对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雅万高铁到中巴经济走廊,“一带一路”项目助力全球南方国家连接世界,走上脱贫致富“快速路”。

“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增多。《决定》提出“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不断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安全保障,维护海外公民、机构和项目安全。”

健全风险防控和安全保障机制,为实现“硬联通”提质升级护航。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指出,企业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国际投资合作,提升项目的合作水平,同时应加强风险评估和防范工作。相关协会、智库等机构应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多咨询和指引,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依法维护企业的各项权益。

以“心联通”深入人心为目标,深化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

“国际话语体系中有一套偏向西方的叙事,这种叙事在我看来是不准确的。”南非独立在线新闻网站主编兰切·威滕去年在第六届金砖国家媒体高端论坛上如是说。

《决定》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和力量统筹,构建和完善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以真正“更有效力”地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舆论斗争,讲好共建“一带一路”故事,更好地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要以小切口展现民心相通。中国参与的“鲁班工坊”“光明行”、菌草技术等小而美民生项目切实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受到广泛欢迎,参与其中的中资企业多年来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发展而努力。要关注项目建设背后的建设者故事,持续报道小而美民生项目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影响,描绘共建“一带一路”是“发展带”和“幸福路”的底色。张茉楠认为,小而美项目上需要跟当地民众打交道,要发挥民间作用,建设成为真正深入人心的工程。

要创新话语体系表达。需要通过精细设计和系统工作去增进互信,着力建立智库、媒体、教育等领域的多层次多元化交流机制。张茉楠指出,要注重“内外有别”,加强“换位思考”,在融通中外的基础上坚持“一地一策”,宣传共性,增强其对中华文明的亲近感。

要扩大国际人文交流。最近,不少外国博主将镜头对准中国大街小巷,创作的“China Travel”主题视频在国内外社交平台上爆火,讲述的“中国故事”平凡而又真实可感,成为中国形象海外传播的“加分项”。《决定》提出“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业内人士认为,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可鼓励更多国外普通民众来华感受真实的中国,扩大中外人员交流,壮大知华友华力量,粉碎不实谣言,促进民间交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