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把雅万高铁通车比作“孩子出生”,把目前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移比作“孩子蹒跚学步”。“等运营更加稳定,孩子就上学前班了。”
◇“现在当印尼人问起‘这是否符合欧标’时,我们可以回答‘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未来雅万高铁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听从召唤,不管是再回到这里,还是在远方为它出谋划策。”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曹凯
虽然知道自己终有一天要离开雅加达,但接到组织将他调回北京工作的电话时,印尼中国高速铁路有限公司(KCIC)财务及风险执行董事张超平静中仍有些不舍。
2015年10月,KCIC成立。这一年,38岁的张超作为中国铁路第一批两名管理人员之一赶赴印尼,筹备推动雅万高铁项目。2024年是张超在雅万高铁任职的第十个年头,他也是目前唯一在任的创始董事。
十年间,张超见证了全程142.3公里的雅万高铁从蓝图变为现实。
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雅万高铁已累计开行动车组19426列,累计发送旅客719万人次,安全运行超311万公里。通车运营一年多来,雅万高铁已成为印尼新地标和网红打卡地。
作为中国海外高铁“首单”和中印尼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雅万高铁让印尼第一大城市雅加达到第三大城市万隆的出行时间由过去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6分钟。印尼也成为了中国之外唯一的高铁商业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的国家。
“个人的工作能为国家工程服务,奋斗的成果能留下历史价值,在雅万高铁工作是很有幸福感的。”张超说。
张超在印度尼西亚雅 万高铁 1 号隧道内查看施 工情况(资料照片) 徐钦摄 / 本刊
战术千万条 “敢打”头一条
张超是黑龙江人,朋友称他“有闯关东的劲头”。他的微信签名“Chaordic匹夫东出”,就有在混沌(Chaordic)中探索的意味。
“刚到这里的时候,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就像被风吹到荒漠的种子,只能自己寻找水源拼命发芽。规划和蓝图是远景,现实中的困难则是必须要立刻面对和解决的。”
张超回忆道,从小的方面来说,那时候吃住都是问题,员工经常夜里11点多还睡不着就去找他聊天。从大的方面来说,从合资公司组建到管理框架设计和工作流程厘定,再到投融资配比,没有现成经验可学,所有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些沟通协调事宜刚开始必须面对面反复确认和修订,他不得不在中印尼两国间跑起“长途通勤”。
“很多人厌恶混沌,但混沌也是一种秩序,要在不确定性中追求确定性,在追求确定性的过程中把握好不确定性。”张超说,在探索的过程中,如果顺利就总结经验,日后验证其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如果失败了,就尽快形成反馈,调整有关动作,再次形成经验。“这个不断循环的过程是真正的学习和提升。”
被问到遇到过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张超说:“没有最大的挑战,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雅万高铁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变数,包括施工中遇到的复杂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由于高铁建设线长面多,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前方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根本睡不踏实。”张超说,“就像《亮剑》中的李云龙,结婚的时候都要放个流动哨,长期处于一种要应对变化环境的紧张状态之中。”
建设过程中,还有很多细碎的事情,譬如处理和当地人员的关系、供应链相关事宜、工作签证问题、工作中出现的不配合情况等,都需要张超去灵活应对。
新冠疫情期间,印尼员工最初不愿戴口罩,后来只戴迷你卡通的布口罩。后来,张超专门写信给印尼方董事长,表示必须改变办公室不通风的状况,要求员工佩戴医用的双层口罩,关系到项目进度的控制性工程不能停,非控制性工程可以暂缓。建设与防疫两手抓,保障了雅万高铁在疫情期间的施工进度。张超因此获得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全路抗疫先进个人”和党组“全路抗疫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张超把雅万高铁通车比作“孩子出生”,把目前的人员培训和技术转移比作“孩子蹒跚学步”。“等运营更加稳定,孩子就上学前班了。”他笑称。
高铁开通后,他面临的问题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运营,二是人员培训和技术转移,三是资金。
“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首先,要牢记使命,擦亮中印尼高质量合作‘金字招牌’。其次,战术千万条敢打头一条。再次,要不断学习积累,加强知识储备,做好应对挑战和抓住机会的准备。”张超说。
让质疑者成为支持者
雅万高铁项目启动之初,由于不了解高铁和中国的基建实力,印尼方面存在不少杂音。
2015年曾有印尼高官说,他十分佩服中方的勇气。张超听到后,感觉他的语气中流露出讥讽的味道。还有印尼官员半开玩笑地说:“如果项目失败,中方一定要原山原水原样复原。”
参与雅万高铁规划设计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实力最强的铁路设计单位之一。由于对其缺乏了解,印尼官员甚至问道:“为什么你们没有派中国最好的设计团队来?为什么派第三,而不是派第一?”
起初,印尼民众并不了解高铁,对“中国制造”也抱有疑虑。2018年,张超开通了海外社交媒体脸书账号,在上面发布雅万高铁建设动态。“我想让印尼人看到我的动态,更多地了解雅万高铁。刚开始还有质疑的声音,后来随着项目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印尼人会在评论区为我们点赞,还有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求职。”
2018年6月,雅万高铁全面开工建设,由中方施工联合体和印尼方共同承建。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市内的1号隧道下穿在建轻轨、高速公路和建筑物密集区,侧穿两座清真寺。隧道施工使用了中国自主研发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3.23米,创下东南亚地区之最。
“2019年印尼方人士来看1号隧道时非常激动,说中国的技术太好了。”张超回忆时充满了自豪。
雅万高铁所在的爪哇岛多地震和火山,山川沟壑纵横,岩层地质复杂,沿线降雨量极为丰沛,气候复杂多变。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建设者对雅万高铁进行了很多适应性改进和技术创新,使其具有了技术先进、安全智能、环境适应力强、本土特色鲜明等特点:用高标准的防腐蚀设计,适应爪哇岛常年高温湿热的气候条件;为降低地震对桥梁的影响,设计部门对雅万高铁实施了简支箱梁创新设计,较中国国内通用的单孔箱梁减重约100吨,减重幅度约12%;雅万高铁配置了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全车设置2500多个检测点,可对所有关键系统进行实时检测、预警和诊断;用更强大的牵引力,适应又长又陡的线路坡道;用多项自主研发科研成果填补了当地空白。
2021年,印尼交通部修改了有关交通部长令,将雅万高铁纳入一些政府的优先考虑事项,雅万高铁也依据这份部长令申请了运营后的一些税收优惠政策。
2022年,国际铁路联盟发布实施由中国主持制定的《高速铁路设计 基础设施》标准和《高速铁路设计 供电》标准。两项标准均是相关领域的首部国际铁路标准。张超说:“现在当印尼人问起‘这是否符合欧标’时,我们可以回答‘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张超记得,之前受邀去参观印尼国家铁路公司位于茂物的维修基地时,印尼工作人员告诉他正在维修的是日本的二手列车,虽然购入价格低,但维修价格高。印尼方面的负责人说,以前不知道中国铁路这么先进,雅万高铁的建设让他意识到了中国铁路的实力。
“雅万高铁的建设过程,是中国制造、中国技术、中国标准的一次集中展示,它改变了外界对中国及中国产品的看法。”张超告诉记者,2024年初,印尼决定购买中国制造的客运列车,还将购买中国货运列车纳入计划之中。“逐渐赢得对方的尊重,最主要的是以技术实力为底。”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后,印尼前总统佐科曾多次乘坐,对其安全平稳舒适的乘坐体验给予了高度评价。
“雅万高铁给印尼老百姓带来了美好的体验,现在最希望修延长线的就是他们。”张超说,“现在绝大多数杂音消失了,不少当年的反对者也成了今天的支持者。”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最新发布的《2024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在雅万高铁助力下,印尼全球竞争力快速提升,由2018年的第45位一路攀升至2024年的第27位,经济增长速度居东盟国家首位。
最好的礼物
雅万高铁采用中印尼双方企业合作“投建营一体化”的方式,业主为KCIC,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铁路国际公司牵头中方发起人企业联合体持股40%,印尼国家铁路公司牵头印尼方发起人企业联合体持股60%。
“雅万高铁不是中国交付了一条铁路,而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与印尼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双方共同投资了一条铁路。”张超说,“这种合作需要跨文化的融合,更促进了民心相通”。
合作之初,印尼员工并不了解中国文化。为了让合作双方彼此加深了解,张超决定自掏腰包,带印尼员工一起过中国节。
“2017年的春节,我把大家聚在一起,把红包分成10万元印尼盾(约合50元人民币)、5万元印尼盾、2万元印尼盾,用抽奖的形式给大家发红包,让印尼员工和我们一起感受春节的快乐氛围。后来随着公司人员越来越多,我转变方式,开始给大家送巧克力,我会在巧克力上写一句话——感谢你为印尼第一条高铁(雅万高铁)作出的贡献。到了2018年中秋节,印尼同事就开始给我们准备月饼了。”提及中国文化逐渐赢得印尼同事的认可和尊重,张超很是感慨。
2019年,张超从淘宝上定制了由中国和印尼两国国旗组成的徽章,每天坚持佩戴并赠予印尼伙伴。“一方面提醒自己,一方面提醒对方,这是我们的合作项目,需要我们双方共同努力来解决问题,也需要彼此相互支持。”
他回忆说,当年有位中国同事工作非常认真,怕回宿舍午休会睡过头,所以选择在办公室坐着,仰着脖子眯一会儿。这一幕恰巧被印尼方领导撞见了,他觉得这位同事工作不负责,破坏了公司形象。张超解释说,这位同事本来可以回去睡,但为了不耽误工作才在办公室睡。不久后新办公楼落成时,一楼大厅的角落,印尼方专门保留了一块拉着帘的区域,地上铺着地毯。综合部同事告诉张超,这是留给中国员工午休的区域。“虽然我们并不会在那午休,但这个有心之举体现了印尼同事对我们生活习惯的理解和关照。”张超很是感动。
综合部的印尼同事还主动提出可以在哈利姆车站的一楼给中国员工建食堂。“他们宁愿放弃车站商铺外租带来的收益,这表明我们双方的民心相通进一步夯实了。”张超说。
张超办公室里显眼的位置,悬挂着一幅印尼同事亲手画的漫画。画面上,中印尼双方人员正搭乘中国打造的高速动车组,氛围其乐融融。张超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体现了印尼方对中方团队的充分认可和中印尼团队的跨文化融合。”
迎接下一个挑战
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张超前前后后接受了众多国内媒体的采访。有人发现他看起来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兴。还有记者在站台拍摄时提醒他:“超总,你高兴点!”
“我确实很高兴,但没有那么开心。过去这些年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我都是这样的心情。”张超坦言。
从项目启动、EPC合同签订、融资协议签订,到正式开工、架第一片梁、开挖第一个隧道、第一座桥通、第一个隧洞通、铺轨、全线轨道通,再到联调联试达到时速385公里(10%安全余量)和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张超都是参与者、推动者和见证者。他知道,一项进程完成后,必然要面对下一个挑战。
张超是财务出身,管理学博士,分管雅万高铁财务与会计、预算管理与监控、投融资与风险管理、物流与采购管理,还是中方团队内外部事务协调人。他的思虑更为长远。
“雅万高铁是中印尼共同投资、建设、运营的一条高速铁路,后续共同的投资管理、运营管理必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式开通运营只是个‘逗号’。”张超说:“如果你是一个立志读博士的人,本科毕业那一刻会因不再有考试、论文而开心吗?不会。因为你知道后面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考验。”
“印尼地方政府的衔接,比如进站通道等设施的优化、铁路安全立法建议的落地,印尼学员向中国方面学习技术的效率,中印尼团队共同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是我们未来要落实和提升的。”张超坦言。
如今,离开印尼的日子越来越近,张超愈发忙碌,既要把手头未竟的事情安排妥当,又要准备迎接新的岗位和生活。
“我跟同事说我们不能总想着明天就走,那样我们就过不好今天,要用长远的眼光看事情。但我们也必须做好明天就走的准备,要让今天的事不留遗憾,把该做的事做完。”张超说。
过去十年,张超见证了雅万高铁从0到1的过程,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2020年10月,他开通了微信视频号,96个视频记录了他与雅万高铁的点点滴滴。
离任之际,他满怀憧憬:“经过充分的技术转移、中印尼团队共同降本增效、内外部问题形成有效的识别和解决机制和框架,雅万高铁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未来雅万高铁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会听从召唤,不管是再回到这里,还是在远方为它出谋划策。”张超说。 (实习生胡萍、乔钰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张超办公室悬挂的印尼同事画的漫画,左一为张超 采访对象供图
<!---->